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法国著名导演的知名作品巴黎浪荡子,这是微博的大大@sr皮可西代传的作品,怕大家不知道这位宝藏博主,所以来为大家分享。(有中文字幕)

导演介绍:
卡迪诺(Cadino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生于德国占领的巴黎,位于巴蒂诺莱斯区(Batignoles Quarter)的蒙马特山地区。他的父母是定制衣服的裁缝。卡迪诺特后来说道--他的父母以给男人穿衣服为生,而他因给男人脱衣服而为名。 十几岁的时候,卡迪诺特希望成为一名画家,由于父母的反对,他在17岁那年就离家出走。在1960年代初期,他就读于法国艺术和美铁艺术学院以及国立摄影学院。之后他在Valois Studios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在那儿他为法语观众导演了些主流电影。 他首先从事的是摄影事业,与作家伊夫•纳瓦拉(Yves Navarre)和歌手帕特里克•朱维特(Patrick Juvet)的同性恋一丝不挂画像。他的色情照片出现在第一版的盖皮德(Gai Pied)中。他开始出售裸照,并于1978年最终转行从事电影导演。在那时前,他已出版了17本相册,总销量超过170,000张。 卡迪诺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法国艺术”,用16毫米胶片制作了数十部成人电影。 卡迪诺电影的特点是强调情节,剧情在他那儿比典型色情电影要更重要。而剧情通常最初是根据他自己生活中的事件而定,不过他在拍摄过程中因结合演员个人经历而调整情节闻名。他在影片中坚持写实主义,尤其是在性爱场面中,评价道演员们“不是描绘我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而是描绘他们喜欢自己做的事”。 到1998年,他已执导了54部电影,其中一些以化名Tony Dark命名。 2004年,他获得了FICEB HeatGay最佳导演奖(《法国秘密》 -法国艺术)。 2008年,摄影师兼电影製片人让·丹尼尔·卡迪诺(Jean Daniel Cadinot)在心脏病发作后的4月23日去世,享年64岁。
他是一位伟大的感伤者,也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

海报:


影片的简介:
不管你承认与否,硬调情色电影随着录像带市场的一夜崛起而市值指数上涨,尽管不乏海量的优质青年演员们在货架上被依次排开,但更商业化的背后却是一心赚快钱的业界在步入八十年代中期后投放的基本是仅剩官能刺激作用的流水线产物。在大量摄影棚集体抛弃昂贵的胶卷设备的新兴背景下,不讲故事与表演已经不再是这类作品的死穴,当许多的影像制品连场景服化乃至基本摄影布光都不讲究而只需请到当红小明星就能卖到脱销时,这一切只能说是无数沉默的观众们与步步紧逼的厂商们之间的一出无意识地集体“双向奔赴”。而大多曾怀抱着雄心壮志并在胶卷时代有过杰出产出的行业大拿们要么在日益缩水的制片投资面前抗争失败后黯淡退圈,要么则以抛去自身辨识度为代价地去积极拥抱“成本更低廉、拍摄更短期、内容更猎奇”的时代浪潮——当然,这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是一个任何人都不能去苛责的、没有对错的个人选择。
作为欧洲同色艺术之光,这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便声名鹊起的传奇艺术家让-丹尼尔·卡迪诺(Jean-Daniel Cadinot)迎来了自己从业的第十二个年头——这一年是其创作风格的重大分水岭,我们可以先从这一年卡迪诺工作室出品的《巴黎浪荡子》与《Tequila》来看——即使不看发行时间,二者间存在的“制片降级”几乎肉眼可见。
客观来说,在墨西哥取景拍摄的《Tequila》在几乎薅走前者全体演出班底的同时甚至额外扩充了一倍人数的演出名单本应拥有更豪华风艳的视觉冲击。
可事实上,这并没有发生——因为它是卡迪诺转型录像带艺术的正式首秀,匮乏的细部画面饱和度与冷峻的色彩颗粒在冲垮光影高级感的同时,也将“卡迪诺男孩”们的独有风情冲击得七零八落。但不得不说,这位常年来坚持胶卷拍摄的奢侈大户终究学会了向自己的“不合时宜”妥协,并也得以避免解锁“高产老艺术家の强弩之末”的副结局。
2023年与2024年的5月,【彩云自译】同影专栏曾在第2期《威尼斯之旅》(1986)与第14期《流浪爱侣》(1984)的独家中字时前后向这位酷儿偶像发起敬礼。2024年6月,让我们在端午佳节时分去探究这位大师在商业转型前送给世界所有同色爱好者的最后一份艺术大礼,也是其职业生涯中最具个人色彩的经典佳作之一,这部雄心勃勃的硬调古装大戏——《巴黎浪荡子》(1992)。
作为同色市场九十年代的绝对翘楚之作,《巴黎浪荡子》备受推崇的地方不止是出彩的选角阵容、精致的服化道与昂贵的胶卷布光,还在于它极其难得地保留了一个连贯而有趣的都市寓言。
而这个故事发生在1945年的战后法国,15岁的小镇少年维克多口袋里除了弹珠以外什么都没有,而他的原生家庭更是空虚悲凉——酗酒的老父亲只会打骂子女,冷漠的母亲无视着一切的发生,亲密无间的姐姐选择了离家出走。荒芜贫瘠的乡下生活令他生厌,一封来自巴黎的来信最终打破这些。
面对姐姐艾米丽的盛情邀请,这个小学童无疑心动了。而身无分文的他在同学雷内家里偷了一些钱后直接辍学逃去巴黎。在蒙受来自同学雷内与其兄莫里斯的双重羞辱过后,维克多头也不回地偷渡进了一列开往巴黎的货运列车之中——然而在进入火车后,涉世未深的他却在与同为偷渡客的艾莉亚·阿迪尼(Elyes Ardini)半推半就下被骗色劫财……眼下,姐姐的地址是他唯一的生命线。可如果维克多再聪明一点,在他的城市冒险开始前他就应该意识到盛大的巴黎正在让他的姐姐像妓女一样依靠出卖自己来生活。当然,这里的每个人似乎都在卖东西,无论是肉欲、金表还是艺术,甚至街头少年们也在用弹珠讨价还价着!
当维克多终于到达巴黎时,被周遭正在玩弹珠的少年们所吸引的他迎来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却又情理之中的开始:再度捉襟见肘的他,很快就为了几颗弹珠在街道小哥提提的连哄带骗下轻而易举地将自己兜售出去。在从姐姐公寓走出后,意识到自身价值的少年,很快就以艺术之名在画廊开始了报价高昂的皮肉生意,从此将家乡与灵魂全部丢给浮华城市的明亮灯光。
至此,这部电影也进入了第二章——当还穿着优雅校服的维克多还在这座灯光之城懵懂生存时,他的未来姐夫罗伯特却已是铁石心肠的驾轻就熟。是他让艾米丽这个贫穷的乡下女孩成为暗娼,也是他无情地夺走了维克多的首笔报酬。但这个总在骂骂咧咧的市侩青年在兼具英俊健壮与大器不争的超级buff后,注定不会是一个单纯的反派人物。
很快我们会发现,“孩子王”罗伯特也只是这个欲望都市的众多零售者之一:区别只是,他活得比任何嫖客都要嚣张。在围观维克多与好友们打闹时,罗伯特偶然捡到维克多掉落在地的写着画廊地址的卡片。随后到达画廊的他,发现了一幅熟悉的人物肖像画——很显然,画中人就是维克多。随后,他撞见到贪婪成性的画廊老板正在潜规则一位渴望成名的新兴画家。
此时的一切来到了他的舒适区:志在必得的罗伯特、沉醉欲仙的老板、羞愤离场的画家……就这样,他一脸骄傲地将那一副画从展览台上包好取走,带着画大摇大摆地来到少年们之间。在剧终画面的定格前,只听他略带玩味地介绍着这幅画的标题:《巴黎浪荡子》。
在大致赏析完电影情节后,是时候进入演员点评环节了。首先男一号维克多的扮演者是彼时青涩却活力大胆的演员卢西恩·勒布朗(Lucien Lebrun),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卡迪诺在职业生涯后期与许多青年演员建立起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清新灵动的卢西恩便是代表之一,他在此后与卡迪诺工作室有着近乎十年的长期合作。
事实上,《巴黎浪荡子》的演出班底基本算“回锅肉”:像扮演偷渡客的艾莉亚·阿迪尼(Elyes Ardini)、扮演提提的大卫·鲍曼(David Bauman)与扮演皮埃罗的达米恩·凯瑞(Damien Carrey)也都有七到四年的合作期。
青年组基本有来有回,但性感当担的熟男组这边就比较惨淡了,扮演莫里斯的简-卢克·阿当(Jean-Luc Adam)、扮演姐夫罗伯特的阿德里安·瓦西里乌(Adrian Vassiliu)与扮演画廊老板的克劳德·马丁内(Claude Martinet),演艺生涯均停留在了1992年。种马气质炸裂的阿德里安因其酷似阿兰·德隆的明星外貌被诸多看客所铭记,但与风骚且不失激情的简与克劳德相比,这两位红粉型男的悄然退场更是叫人痛心。恰似停留在1945年巴黎街道上那神秘而浪漫的一出幻想,直到落幕时方知梦醒时分。
作为彼时行业的一流视听之作,卡迪诺的御用音乐人François Orenn更为电影灌录三支风格不一且带有1940年代风格为特色的原创歌曲——即《巴黎浪荡子》、《少年离乡录》和《小姐与客官》。它们作为背景配乐在全片中分散排列着,以一种奢华、浪漫而令人难以忘怀的形式捍卫了硬派情色电影在注重人文美学的人手中仍然可以是一门值得敬畏的艺术流派,而非仅仅只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廉价刺激。
毋庸置疑,时代的浪潮将裹挟着社会每一代人前行的脚步。先锋优雅如卡迪诺这般,也无法免俗,无力在职业期的第十三个年头再用高昂的胶片续写着自己的光影世界。2016年10月,中国最后一条胶片生产线的正式关停宣布着胶片已然退出了如今的历史舞台。因此,我说《巴黎浪荡子》是卡迪诺乃至全业界在光影叙事追求上的华丽休止符,是他送给世界所有同色爱好者们的最后一份、字面意义上“后无来者”的艺术大礼。


资源来自
微博:@sr皮可西
翻译:@彩云国友人帐3代
https://weibo.com/6402668012/5043653053252320?sourceType=qq&from=10F1195010&wm=90279_90005&featurecode=newtitle&s_channel=6&s_trans=6643309772_504365305325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