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完賽心得
2024年底,當單車賽事告一段落後,我原本預計安排4個月的馬拉松訓練計畫,為2025年3月16日的萬金石馬拉松做好準備。但計畫趕不上變化,2025年1月訓練的時候腳踝拉傷,讓訓練期直接少了一個月。2月康復後也不太敢馬上進行高強度訓練,只能先以短時間、短距離、高頻率的分散式訓練取代。然而,這樣的方式對長跑所需的心肺能力培養還是遠遠不夠。
賽前幾天的小掙扎
比賽前幾天,天氣預報顯示當日天氣極差,甚至有豪雨的可能。當時真的有猶豫,若當天下大雨是否就乾脆棄賽?畢竟自己本就不擅長馬拉松,而且訓練時間遠低於原本預期的目標,更別說是在惡劣天氣下應戰。但最後還是決定拚看看,心想:只要能撐過去,就是一次寶貴的經驗。
比賽當日,天公作美
結果比賽當天天氣比預期好很多!除了強勁的海風吹拂外,中途只下了約10-15分鐘的雨。幸好裝備選擇得宜,快乾機能鞋襪幫了大忙,濕透不到半小時就乾了,沒有造成太大影響,而且這種氣溫只有10度上下的溫度反而更適合馬拉松賽事。
喜歡的馬拉松氛圍
相較於舉辦在市區舉辦的馬拉松,我更喜歡這種有當地居民支持的比賽氛圍。沿路上,學校、行政機關、商家、甚至是住戶都出來為選手加油,每一聲鼓勵都是推動自己繼續跑下去的動力。雖然後半程幾乎沒力氣回應那些加油,但內心真的很感動。這也讓我更想報名一些國外的馬拉松,據說比賽氛圍更是無與倫比。
補給與身體負擔
這次比賽讓我學習到更精闢的補給策略,原本的策略仍有待調整。比賽全程消耗約4800大卡,但我的補給策略卻只有每小時補充400-500大卡,導致跑到越後面,體能狀況越來越差。未來必須更精確調整補給計畫,避免這種能量缺口過大的情形。
體重影響表現
雖然不確定自己是不是這場比賽最胖的選手,但體重應該有在選手PR95以上(可能是整場比賽最胖的5%
)。確實,較重的體重會影響運動表現,無論是登山、自行車爬坡或跑步,但這些挑戰都能透過訓練克服,以完賽部分體重較重仍可以完賽。但如果目標在於取得比賽名次,體重可能就會是關鍵因素之一。
結語
這次的萬金石馬拉松雖然跑得不輕鬆,但能順利完賽仍是一大收穫。感謝自己沒有放棄,也感謝沿路為我加油的每一個人。你的每一句鼓勵、每一張照片、每一次補給,都是我能堅持到底的動力。
是不是還會報下一場馬拉松賽事?
2025臺北馬拉松或2025富士山馬拉松再見
——
全程馬拉松:全程馬拉松是一項距離為42.195公里的長跑比賽。
照片
(图床,可點擊圖片看完整大圖)
賽前一天的馬拉松博覽會,包含領取比賽物資、號碼布、專用寄物袋,還有廠商贊助的贈品。
以及販賣多項馬拉松相關裝備(服裝、鞋子、保健補給品、配件或其他跟馬拉松有關連的東西)
青年旅館設施相當齊全,有咖啡機、廚房、可自助自取的麥片、餅乾、吐司、果醬、奶油、巧克力醬、飲水機、烤麵包機、小毛巾、洗髮沐浴乳,算是設施相當完善的青年旅館,而且同房的住客幾乎都是明天要參賽的選手,不用擔心睡過頭:
剛開賽的時候很涼,但並沒有下雨,不過很多選手可能覺得身體還沒暖起來,就穿著輕便雨衣開賽:
中間有下了大概15分鐘左右的雨,下雨的同時還帶著滿強的海風迎面而來,感謝沿路幫忙擋風的跑友:
看到折返點真的好感動,表示已經完成50%的里程:
看海浪就可以知道這幾天風浪有多大:
當天的風浪影片,連結是Youtube版本:
完賽真的很感動:

大會送的照片,大概過了30公里以後我的表情就是各種猙獰: